來源: CNEA核能協會 發布日期:2021-01-27
一、引言
核電廠運行期間產生大量廢金屬,包括廢舊設備、管道和結構組件等。據統計,單臺百萬千瓦機組一年產生的廢金屬約為4t-5t。隨著我國核電機組不斷投入運行,核電機組的運行、維護及退役過程中將產生大量放射性廢金屬。截至2020年12月,我國已運行18個核電廠,共48個反應堆,累計產生的廢金屬質量約為1600t。這些廢金屬出路不明,目前集中貯存在核電廠內,不僅存在輻射風險和交叉污染風險,而且還因尺寸規格不一,不易收集,核電站的庫存壓力越來越大,無法滿足需要。放射性廢金屬的安全暫存及處理已成為我國核電廠運行過程中重點關注的問題。
放射性廢金屬本身是資源,如果作為放射性廢物進行處置,不僅浪費資源,而且影響處置安全,增加處置代價。根據國際上對放射性廢金屬的處理實踐,熔煉循環再利用是處理核電等行業產生的廢金屬的有效手段。該方法通過對廢金屬進行熔煉,完成去污、減容后進行再利用,不僅實現了放射性廢物最小化,而且取得了社會和經濟的雙重效益。然而,我國目前只有廢金屬解控標準,對于高于解控標準的廢金屬,尚未系統地開展研究,無相關安全要求,缺乏相關的標準和限值。
為推動我國核電廠廢物再循環再利用工作,本文調研國內外廢金屬熔煉再循環再利用的技術路線、相關限值及安全要求,為國家有關部門決策提供有說服力的研究成果和參考依據,推進我國核電廠廢金屬熔煉再循環再利用工作的開展。
二、廢金屬產生及特性
廢金屬產生來源
核電廠運行產生廢金屬的放射性特性與其污染類型密切相關?;趯ξ覈谶\核電廠廢金屬來源的調查,核電廠廢金屬的輻射污染類型主要分為三類。
1.中子活化的反應堆組件和結構材料
中子對反應堆構件和結構材料的活化作用是反應堆運行的正常結果。中子與不銹鋼、碳鋼和混凝土的成分在反應堆容器內部及周圍的相互作用導致了放射性核素的產生和較高的放射性活度。由于中子活化產生的放射性核素主要包括Cr-51、Mn-54、Fe-55、Fe-59、Co-58、Ni-59和Ni-63。在暴露于中子通量的材料中,各種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變化很大,其依賴于母核素的濃度及其中子截面、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半衰期、給定位置的中子通量強度以及中子暴露持續時間。所有的中子活化金屬/材料都包含在反應堆壓力容器、容器內部、內部的結構組件和混凝土生物屏蔽內。
2.受污染的管道和設備內表面
來自與反應堆冷卻劑接觸的結構材料的活化腐蝕產物和燃料泄漏的裂變產物,在設備操作期間造成反應堆主冷卻水的放射性污染。雖然大多數污染物通過過濾和凈化后可再利用,但仍有一小部分留在冷卻劑中。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污染物( 主要是中子活化的不溶性腐蝕產物 )傾向于沉積在設備和管道系統的內表面上。所得到的金屬氧化物層主要由鐵、鉻和鎳組成,其中鈷、錳和鋅的含量較小,但放射性顯著的活化腐蝕裂變產物通過電廠中的放射性液體系統傳輸,在管道和設備的內部表面形成金屬氧化物。這樣的污染多是致密表面污染。
3.受污染的設備和結構部件的外表面
系統部件的外表面以及地板、墻壁和結構部件在核電站的運行期間,受到來自反應堆冷卻劑的放射性物質泄漏或溢出的污染。盡管大多數液態污染物仍然局限在泄漏或溢出物附近,但是一些污染物可能通過物理接觸而轉移。當污染物變成氣溶膠并被動沉降時,會發生更廣泛的外表面污染??諝馕廴疚镆彩枪┡?、通風和空調系統(HVAC)中的管道、風扇、過濾器和其它設備的主要污染源。其污染類型包括松散表面污染和致密表面污染。
核電廠廢金屬特性
核電廠運行和退役過程中將產生大量的輕微放射性污染物料,包括金屬(鋼鐵、銅、鋁和鉛等)、建筑物拆卸物(混凝土、磚等)、污染設備和工具等,其中以金屬和混凝土居多;這些污染物料數量龐大,且具有放射性,對環境與人類健康的影響大于一般工業廢棄物,因此對這些污染物料的管理一直是廢物管理的重中之重。
L.A. Nieves等人估算了不同堆型核電廠退役時的廢金屬產生量,該數據根據核電廠廠房和設備的材料估算得出,對于典型的1000MWe壓水堆,退役產生鋼鐵約18000t,不銹鋼約2000t,鋁約100t,銅約5000t,鉛約20t。不同污染類型的廢金屬特性如(表1)所示。
三、國外核電廠廢金屬循環再利用實踐
熔煉作為國際上最主要的放射性廢金屬減容和去污手段,很多國家都積極開展研究和工程實踐,以處理核設施運行和退役產生的大量放射性廢金屬。依靠熔融放射性金屬進行去污,是金屬再循環的一種常用的方法。采用金屬熔煉法去污工藝,把被放射性核素污染的金屬(如:碳鋼、不銹鋼、銅、鋁、鋅等)放置于電弧爐或感應爐中進行熔煉,通過加入造渣劑和氧化劑等進行反應造渣。同時通過一定的工藝手段把大部分存在于金屬中的放射性核素富集到爐渣和濾塵(尾氣處理產物)中,凈化金屬,達到去污的目的。另外,也可通過合理的爐襯配方來吸附部分放射性核素,從而達到放射性金屬廢物去污和再利用的目的。通過熔煉處理輕污染的金屬廢物,能夠回收許多寶貴金屬,減少放射性金屬廢物的質量和體積,降低廢物貯存、運輸的費用和場地負擔,同時使污染金屬廢物實現再循環再利用。據統計,熔煉1t廢金屬大約可以節省1.5t鐵礦石、0.5t煤炭,少產生1.3t固體廢物,同時減少60%的用水、75%的耗能和86%的排放。
德國
德國辛北爾康普(Siempelkamp)公司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發了金屬熔融去污技術,用于回收核設施運行與退役期間產生的放射性金屬廢物。該公司位于克雷費爾德的熔煉設施于1989 年運行。熔煉后的金屬約有75%用于制造屏蔽體,約25%的熔煉金屬用于制造鑄鐵容器。
自1989年至2015年,約有30000t來自德國核電站的廢金屬在雷費爾德的熔煉廠熔煉。其中有15000t熔煉后無條件解控再使用,15000t鑄成屏蔽容器進入核工業領域再使用。熔煉后的產品約為處理量的95%,放射性廢物量平均約為處理量的5%,包括廢渣、爐襯和煙塵等。
圖1 熔煉產品—屏蔽容器
Fig 1 Melting Products-Shielded Container
瑞典
根據瑞典斯杜斯維克核能中心提供資料,自1987年開始運行,瑞典熔煉廠首先運行一個2t感應爐熔煉鋼和一個較小的電弧爐用于鋁熔煉。后來運行兩個3.5t 感應爐,產出量1.5 t/h ,每批6個錠,每個錠600kg。截至2014年,共熔煉碳鋼和不銹鋼27000t,鋁800t,鉛400t,年處理能力為5000t,其中有20000t是從歐盟中10個國家進口的廢金屬。處理的廢物包括大件廢物如汽輪機、換熱器、預加熱器等,和用容器集裝的小件廢物。熔煉后約有95%可以進行無條件解控。熔煉后的二次廢物重量比約在1%~3%。
圖2 熔煉產品—鋼錠
Fig 2 Melting Products -Steel Ingot
法國
法國低中放廢物處理中心(CENTRACO)是法國電力集團下屬的實體營運單位,處理廢物的來源主要是在用核設施,服務對象為法國電力集團、法國核燃料公司、法國廢物管理局、法國原子能委員會等, 于1999年投入運營。法國低中放廢物處理中心處理的最重要目的是減容,而不是降低放射性水平,最終提高中低放廢物處置場的效率。
法國低中放廢物處理中心有兩種廢物處理手段,一是金屬熔煉,處理量為4500t/a,另一種是可燃廢物焚燒,減容系數為10~20,處理量為5000t/a,其中固體廢物3500t,液體廢物1500t。兩個廢物處理系統共用一個維修體系。中心也對部分廢物進行回收利用。熔煉產生兩種產品:鋼錠,850kg~1000kg/個,套筒,作為更高水平放射性廢物的屏蔽材料。截至2015年,低中放廢物處理中心共熔煉碳鋼和不銹鋼26000t。
監管體系
目前,德國、法國等國家均制定了詳細的技術標準或指導文件以指導熔煉循環使用實踐。歐盟于1998年發布第89號文件《從核裝置拆除中回收金屬的輻射防護標準建議》(RP-89),采用同樣的豁免劑量準則:
個人全身有效劑量<10μSv/a,約為環境本底照射的0.5%;
集體劑量<1man•Sv/a;
皮膚劑量<50mSv/a。
在核工業體系內再循環和再利用可以避免公眾受到額外照射。研究表明這樣可以減少受照射的人數和集體劑量。因此,即使物料滿足上述標準而可以解控,在經濟性允許的情況下進入核工業體系再循環和再利用是比進入公眾領域更優化的選擇,也是輻射防護ALARA原則的一種體現。
四、我國核工業廢金屬循環再利用實踐
我國根據國際經驗,也設置了核工業廢金屬熔煉回收處理中心——中核鈾礦冶放射性污染金屬熔煉處理中心。該中心主要回收處理核工業系統生產、科研、退役產生的鈾污染廢金屬,采用電弧爐與中頻感應爐相結合的方式熔煉去污,接收表面污染水平在4~48Bq/cm2的碳鋼和不銹鋼。近10年來,該中心共接受處理核工業二七二廠、二七六廠、七一二礦、七一九礦、七一一礦、八一二廠、二〇二廠、天津三院等系統單位污染鋼鐵1萬余t。經熔煉去污后,鑄造產品的表面污染水平降至0.004~0.016Bq/cm2,其金屬中放射性比活度<1Bq/g,低于IAEARS-G1.7《排除豁免和解控概念的應用》提出的解控水平值,完全可供礦山及系統內部循環使用。
根據核工業鈾礦冶礦山系統內廢金屬熔煉再利用情況,核電廠產生的大量廢金屬亦可通過該方式去污后循環使用,可有效避免資源浪費。
五、啟示與建議
對于核電廠所產生的廢金屬,除了少量廢金屬經過測量可實施解控,另外還有一部分廢金屬測量放射性活度高于解控水平( 低于中高放射性廢物分類限值 )而無法實施解控的廢金屬,而對這部分廢金屬進行處置又將造成金屬資源浪費,不利于放射性廢物最小化的實施。目前國內僅有對低于清潔解控限值的廢金屬相關處理標準,而對于放射性水平較高的廢金屬,可以通過熔煉去污后在核工業體系內部再循環的情況,法規標準和相關要求仍然是缺失的,因此無法對現有的廢金屬建立合理的分類體系,影響分類收集,導致大量廢金屬暫存在核電廠內,占用廢物暫存庫容量,帶來安全風險。
結合我國廢金屬產生現狀,建議我國建立并完善核電廠廢金屬循環再利用的相關管理體系:
1.建議我國對核電廠廢金屬采取循環再利用的技術路線,建立覆蓋廢金屬循環再利用全過程的管理體系,針對不同活度水平的核電廠廢金屬明確相關處理標準及管理要求,以實現放射性廢物最小化的管理要求。
2.開展廢金屬放射性特性調查,如電廠在對廢金屬進行拆卸收集時,應對其表面污染水平和表面劑量率開展初步測量,并盡可能詳細記錄相關產生信息,如位置、時間、體積、重量和輻射水平等。
3.進一步開展核電廠廢金屬取樣測量方法研究,研究確定核電廠廢金屬取樣測量的代表性和準確性的相關要求,研究給出廢金屬中的難測核素的測量方法。
4.建議對利用和再生處理放射性污染金屬的許可企業,在政策上鼓勵,在資金、技術上支持,促使企業不斷研發去污處理技術和擴大應用范圍,使有限的金屬資源得到合理的再利用。
文/雷強 馮一斐 蔣婧 祝兆文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責任。
中國核電信息網擁有管理留言的一切權利。
您在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發表的言論,中國核電信息網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
中國核電信息網留言板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如您對管理有意見請用意見反饋向網站管理員反映。
©2006-2025 中國核電信息網 版權所有   服務郵箱:chinahedian@163.com   電話:13263307125   QQ:526298284
技術支持:愛思美(北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36487號   京ICP備15021878號-2